王大珩

中国光学家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江苏吴县,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著名光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

1938年,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1941年,在雪菲尔大学进行有关光学玻璃的研究。1956年,被任命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馆长、所长,长春研究所后发展成为重要科研基地。60年代开始,领导的长春光机所转向以国防光学技术及工程研究为主攻方向,在他的号召和指导下,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制出超过原设计指标的中国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1977年,中国参加国际米制公约组织,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工作。1983年,调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1983年-1987年,兼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技术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参与领导中国科学院卫星工程,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1]。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王大珩同志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改革先锋等荣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王大珩

别名中国光学之父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5年2月26日(乙卯年)

逝世日期2011年7月21日(辛卯年)

出生地日本东京[2]

代表作品研制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

职业科学家、教育家、科技工作者[1]

主要成就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高科技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研究领域光学玻璃[3]

逝世地北京

教育背景清华大学

担任职务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

享年96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