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乳头瘤病毒

球形DNA病毒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简称:HPV)属于乳多空病毒科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人类乳头瘤病毒易感染人类表皮和粘膜鳞状上皮,感染后的症状表现为寻常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等。

随着性病中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急速上升和宫颈癌、肛门癌等的增多,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乳头瘤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中,已知的大概有250多种型别。其中,与宫颈癌相关的主要是高危型HPV病毒。临床研究发现:大约70%的宫颈癌与HPV16、18这两种型别的病毒感染有关。研究表明,除宫颈癌外,人乳头瘤病毒可引起人类皮肤和黏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或疣,某些型别感染还可能引起肛门癌、口咽癌等[1]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人乳头瘤病毒6和11型、人乳头瘤病毒β属(5和8型除外)和γ属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基本信息

发病部位易感染人类表皮和粘膜鳞状上皮

外文名human papillomavirus(HPV)

疫苗2006年在美国上市

所属科室皮肤科

传播途径性传播,密切接触,间接接触,医源性感染,母婴传播

常见症状寻常疣,甲周疣,乳头瘤状,菜花状,颗粒状,鸡冠状等

常见病因普遍发病

传染性有传染性[2]

中文名人类乳头瘤病毒

常见发病部位皮肤粘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