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

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

杨朱(约公元前395年—约公元前335年[1]),又称杨子、阳生等,字子居,魏国大梁(河南开封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2]

杨朱一生反对儒墨,尤其反对墨子的“兼爱”,他的思想核心为“贵己”“重生”,主张“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等书,其学说与墨翟俱称显学,对当时社会影响颇大[2-3]

列子·杨朱》中有“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孟子批驳杨朱时,认为“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句话最为人们所知,也最为著名[2-3]

基本信息

中文名杨朱

别名杨子、阳生

民族华夏族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95年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335年

出生地魏国(一说秦国)

主要成就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开创杨朱学派
与儒学、墨学齐驱

子居

所处时代战国时代

字号子居

朝代战国时期[4]

信仰杨朱学派

观点“为我”、“贵己”、“贵生”

著名典故一毛不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