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宽

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陈能宽(1923年4月28日-2016年5月27日),出生于湖南慈利,博士研究生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物理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顾问研究员[1]

陈能宽长期从事金属物理和材料科学方面研究工作[2]。1946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1956年出任中科院应用物理所和金属所研究员。1960年6月,接受党中央紧急调动,到三机部九院从事原子能应用研究工作。参与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在多次核实验中,参与了大部分核装置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参与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发展做出干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7年2月,任国家863-410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进步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发明奖二等奖等。2016年5月27日,陈能宽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1]

基本信息

中文名陈能宽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3年4月28日[3]

逝世日期2016年5月27日[4]

出生地湖南慈利

毕业院校美国耶鲁大学、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

代表作品铝单晶体范性形变的结构研究、金属晶体中滑移线传播的微观电影显示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荣誉获得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获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研究领域金属物理和材料科学

逝世地北京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位博士

职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原副主任[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