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健
2

美籍华裔生物化学家

钱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1952年2月1日-2016年8月24日)[1],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临安,美籍华裔生物化学家,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剑桥大学[2],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任加州大学圣迭戈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等,是首个华人沃尔夫奖诺贝尔奖双得主”。

钱永健20岁以物理学学士和化学学士从哈佛毕业。毕业之后去英国剑桥大学完成了博士后研究。1980年发明了合成荧光材料-参茎。1982年加入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理学系。1989年来到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任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20世纪90年代,看到了绿色荧光蛋白的潜力。1995年被当选为美国医学研究院的院士,后来又被当选为美囯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的院士。2008年凭借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该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于2016年8月24日在美国俄勒冈州去世[3-4]

钱永健是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堂侄

基本信息

中文名钱永健

外文名Roger Yonchien Tsien[5]

国籍美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52年2月1日

逝世日期2016年8月24日[6]

出生地纽约

毕业院校英国剑桥大学

代表作品检测钙离子浓度的染料分子、绿色荧光蛋白

职业化学家、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检测钙离子浓度的染料分子[7]
发现和改造绿色荧光蛋白
1995年当选为美国医学研究院院士
199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8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4年获得沃尔夫奖 
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研究领域钙染料、GFP

逝世地俄勒冈州

教学职称教授

教育背景哈佛大学(学士)、剑桥大学(硕士、博士)

实验室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学历博士后

担任职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药理学教授以及化学与生物化学教授

其他亲属钱学森(堂伯父)

主要奖项2004年度沃尔夫医学奖、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祖籍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