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6

二十四节气之首

立春(Beginning of Spring),别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1]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中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1-2]

春游是立春节气的风俗活动之一,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立春

外文名Beginning of Spring

别名岁首、岁节、改岁、正月节、立春节[1]

气候特点气温回升、风和日暖

所属季节春季

时间每年公历2月3日-5日交节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315°

后一节气雨水

风俗食物春饼、萝卜、春卷等

农事活动耙耢保墒

属性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正月或腊月节令

古人称法春节(正月初一为元旦)

前一节气大寒

传统习俗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等

物候现象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陟负冰(正月初一为元旦)

起居养生防躁动、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情绪豁达

涵义阳气上升、万物更生、新岁开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