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220年-420年),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是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这段历史的前一阶段。魏晋中“魏”指的是三国北方政权曹魏,而“晋”指的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 此时北方正是五胡十六国时期。
魏晋时期,国家政权更替频繁,思想自由开放。文化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文学、思想、美术、书法、音乐都诞生了影响后世的大家。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文化史上称之为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1]。
魏晋之赋首指的是诗人王粲所作古诗《登楼赋》[2]。
中文名魏晋
国家领袖曹操、司马炎、孙权、司马睿
外文名During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简称魏晋
首都洛阳、建康
主要城市会稽、成都、长安、许昌
著名人物竹林七贤[3]、建安七子、王羲之
主要语言洛阳雅言、金陵雅言等
别名魏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