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1]。
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王粲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1]。
王粲与曹植并称“曹王”,主要作品有《王侍中集》[1]。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
中文名王粲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77年[2]
逝世日期217年2月17日
出生地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
代表作品王侍中集、登楼赋、七哀诗、为刘荆州谏袁谭书、为刘荆州与袁尚书
身份文学家、诗人
主要成就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
爵位关内侯
字号字仲宣
别称王侍中
朝代东汉末年
曾祖王龚
父亲王谦
职位丞相掾、军谋祭酒、侍中
祖父王畅
从孙王宏
荣誉七子之冠冕
地位建安七子之一
籍贯山阳郡高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