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

中国历史朝代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由蒙古族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享国九十八年[1]

元朝是由边区少数民族占有了全部汉族地区的统一帝国,疆域空前辽阔,东至日本海,北至北海(贝加尔湖)[2],辖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西伯利亚中部和中国内蒙古东部、北部和黑龙江部分地区;西南至吐蕃地区,使青藏高原第一次成为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南抵缅甸、泰国境内;在海疆方面第一次在澎湖列岛设立行政机构巡检司[3]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等国。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1271年,迁都燕京,称大都。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元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1]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确立了两都制的政治框架,开启了两都巡幸制的前奏[4]。元朝终结了自唐朝以来中国政治格局分裂的局面,奠定了近代中国的治理形态和基本版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贡献的朝代[4]

元朝货币以行钞为主,也有铸钱。元朝纸币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5]

元朝后面的朝代是自公元1368年建立的明朝[6]

元朝历代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孛儿只斤·铁穆耳孛儿只斤·海山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孛儿只斤·和世琜(lái)、孛儿只斤·懿璘质班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7]

基本信息

文学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

中文名元朝

英文名Yuan dynasty

民族制度四等人制[8]

起讫时间1271年—1368年[9]

所属洲亚洲

文学形式元曲

主要城市临安、泉州、汴梁、广州、邢州

官方语言蒙古语

货币圆形方孔钱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领袖元世祖、元成宗、元仁宗、元文宗

人口数量九千万左右(1341年)

主要民族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主要宗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汉传佛教、道教

国土面积1372万平方公里(1330年)

决策机构中书省

地方机构行中书省、宣政院

别称元、大元、元国

都城大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