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灭明(公元前512年—?)[1],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的弟子。春秋战国之际儒家,葬于吴地[1-2]。
孔子见澹台灭明相貌丑陋不愿收其为徒,但因有碍于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勉强收为弟子。澹台灭明最终成为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他听从孔子教诲,刻苦学习,加强修养,终于学有所成。他到吴地讲学时,门徒达三百之众。他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2]。
中文名澹台灭明
外文名Tántáimièmíng
别名子羽
国籍中国[1]
出生日期公元前512年[1]
出生地武城(今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
毕业院校杏坛
代表作品论语
身份学者
主要成就弟子三百多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3]
字子羽[3]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4]
族群华夏族
信仰儒学[5]
师尊孔丘
逝世地点洪州
陵墓位置山东省兖州市兴隆庄镇[3]
后世追封孔子及七十二贤弟子(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3]、江伯(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3]、金乡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3]、先贤澹台子(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