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
12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

罗素,全名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1],出生于英国威尔士,毕业于剑桥大学,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2]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3]

1894年,在剑桥大学获得研究员职位,后曾两度在该校任教。1895年,发表第一篇署名文章。1896年,公开出版个人第一部政治著作《德国社会民主》。1897年,出版第一部数学著作《论几何学的基础》。1901年,发现罗素集合论悖论。1903年,撰写完成《数学原理》。1905年后,又在哲学杂志《心灵》上发表影响深远的重要论文《论指称》。190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迁往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任教。1945年,其哲学史系列讲演结集为《西方哲学史》出版。1949年,成为英国科学院的荣誉院士;同年,被授予功勋奖章。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50年代后,罗素从哲学转向国际政治,他反对核战争,主张核裁军。1961年,被指控煽动他人非和平参与反核示威,为此被判两个月监禁[3]。1970年2月2日,在威尔士彭林代德赖思附近的帕莱斯彭林逝世,享年98岁[4]

截至1970年,罗素共出版70本书,发表超过2000篇文章。其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3]。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学和数学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建树。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奎因等哲学家也大多是因为其革新的哲学观念而被吸引到哲学这一职业[5]

罗素的经典名言:“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欲望使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会坐立不安。”“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6]

基本信息

中文名罗素

外文名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3rd Earl Russell

国籍英国

出生日期1872年5月18日

逝世日期1970年2月2日[7]

出生地英国蒙茅斯郡特雷勒克

毕业院校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代表作品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自由之路

职业哲学家[8]、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

主要成就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
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9]

主要荣誉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0]
1955年获得银梨奖

研究领域数理逻辑、教育、哲学、伦理等

逝世地威尔士

信仰无神论

父亲安伯雷子爵

全名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