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中国历史朝代

东晋(The Tsin Dynasty,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其疆域大致在江淮以南,曾攻入关中,占领长安、洛阳和黄河以南地区[1-2]

西晋建兴四年(316),晋愍帝被前赵所俘。次年,琅邪王、扬州都督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晋王。又次年(318),愍帝被杀的消息传来,司马睿始正式称帝,是为晋元帝。司马睿重建的晋王朝,史称东晋,都建康[2]。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3]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东晋

国家领袖司马睿[4]

外文名The Tsin Dynasty

人口数量1746万(五世纪初)

简称

主要民族汉族、南越族

所属洲亚洲

首都建康

国土面积302万平方公里(417年)

主要城市吴郡、扬州

政治体制门阀世族政治

时间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末代君主晋恭帝

帝王人数共11位帝王

别名中晋

语种金陵雅音

货币圆形方孔钱

所属时期晋朝

开创者司马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