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2

晚唐诗人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或811年—863年)[1],字义山,号玉谿(xī)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李白、李贺合称“唐代三李”,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接近,且三人都在家族中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三十六体”[2]

李商隐9岁时,父亲去世。11岁时,跟随家族的一位长辈读书,同时替人誊抄文字挣钱,补贴家用。16岁时,因擅长古文而知名。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令狐楚白居易等前辈。“牛党”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亲自授以今体章奏之学,曾两次资助其进京参加考试,后又聘其入幕。开成二年(837年),考中进士[3-4],授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令狐楚死后,入“李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卷入牛李党争,因娶王茂元之女为妻,遭到“牛党”成员令狐绹(令狐楚之子)长期排抑,终身不得志。唐宣宗即位后,“牛党”得势,其随即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赴桂海。大中时,历任桂管、剑南、东川判官,开始笃信佛教。大中十年(856),回长安任盐铁推官。大中十二年(858年),因病退职还乡,在郑州去世[1-2]

李商隐十六岁时写出了《才论》《圣论》。仕途生涯艰难,晚年丧偶又官场失意。他的诗歌各体俱有佳作,尤以五七言律绝成就为高,其中《无题》一诗,在浓艳绮丽的外衣下,包裹着愤懑凄苦的内核,因此最为人们所传诵。其诗文思清丽,命意幽深,构思新奇。当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日渐式微时,李商隐却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其诗词还有《瑶池》等,著有《樊南甲集》等[3-4]

基本信息

中文名李商隐

别名李义山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约813年

逝世日期约858年

出生地河南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

代表作品李义山诗集

身份诗人

主要成就诗歌成就

义山

玉谿生[1]、樊南生

所处时代唐朝[5]

官职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

祖籍怀州河内

配偶王晏媄

儿子李衮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