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
4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文名:World War II,又称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日、意三个轴心国和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进行的全球规模的战争,是人类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二战时期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激化了德意日国内矛盾。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德军于1939年9月1日向波兰发动进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英法进行静坐战。德国进攻法国后,英法联军被迫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沦陷后,戴高乐继续开展对德斗争。德国按照海狮计划进攻英国,展开不列颠之战。德国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侵苏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对日宣战。1942年,反法西斯国家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等加强团结。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战败,成为重要转折点;9月8日,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战争最后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战胜法西斯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其影响广泛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二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基本信息

伤亡情况全世界一共约7000万人死亡、全世界一共约1.3亿人受伤

结果反法西斯同盟国胜利

参战方反法西斯同盟国: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 VS 法西斯轴心国: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等

时间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

领域世界历史

战后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

性质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主要发明科技各种雷达、密码机

主要发明枪炮突击步枪、喀秋莎火箭炮、火箭筒

主要发明武器喷气式飞机、原子弹、各式导弹

战争损失5万多亿美元

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战役

别称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发生地点欧洲、东亚、东南亚、北非、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

指挥官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温斯顿·丘吉尔、毛泽东、蒋介石、阿道夫·希特勒、昭和天皇、贝尼托·墨索里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