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竹

禾本科簕竹属植物

凤尾竹(拉丁学名:Bambusa multiplex ‘Fernleaf’),是禾本科簕竹属单子叶植物[1],属于灌木状竹类[2]

凤尾竹植株较高大高3-6米,竿中空,丛生多分枝,枝叶细小,小枝具9-13叶,形似羽状复叶,稍下弯;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繸毛,叶舌圆拱形,叶背灰白色[2];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小穗含小花朵,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花药紫色,子房卵球形,羽毛状。该类植物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2]。原产于中国,在华东、华南、西南以至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均有栽培[1]

该类植物适于在庭院中墙隅、屋角、门旁配植,植株较小的可栽植于花台上,也可制作竹类盆景,在南方地区也常作为低矮绿篱的配植材料广泛应用[1]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凤尾竹

禾本目

拉丁学名Bambusa multiplex ‘Fernleaf’

别称米竹、筋头竹、蓬莱竹

禾本科

二名法Bambusa multiplex

亚科竹亚科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簕竹属

单子叶植物纲

凤尾竹

分布区域云南、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及日本、印度、湖北

品种毛凤尾竹、大小叶凤尾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