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又名《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于1893年2月至9月期间创作的带有总结性质音乐交响曲[1]

该曲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乐章是慢板—不太快的快板,B小调,4/4拍,奏鸣曲式。乐章的引子由大管和低音提琴平静地奏出,显得既肃穆又阴沉悲伤。第二乐章是优美的快板,D大调,5/4拍,三段体。该乐章明朗、抒情。第三乐章是十分活泼的快板,G大调,12/8拍及4/4拍的复合节奏,奏鸣曲式。第四乐章是终曲:悲伤的柔板—行板,B小调,3/4拍,自由的三段体[1]。柴可夫斯基在他的日记上形容四个乐章为:青春,爱情,失望和死亡[2]

该曲1893年10月底在圣彼得堡首演九天后,作曲家撒手人寰[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第六交响曲 悲怆

外文名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Op74, Pathétique

创作时间1893年2月-1893年8月底[1]

作者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首演时间1893年10月28日[1]

首演地点圣彼得堡[1]

作品编号74

第一乐章柔版 - 适度的快板[1]

第二乐章优美的快板[1]

第三乐章十分活泼的快板[1]

第四乐章悲伤的柔版 - 行板[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