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
2

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又称殷商,是中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前后共经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为“先商”,第二阶段被称为“早商”,第三阶段被称为“晚商”,总计相传共有17世,历经31位王,沿袭500多年[1-3]

商朝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名为商族的部落,在商国君主商汤鸣条之战灭夏后,建立商朝,从此商朝有了国号“商”,在此之后,商朝国都迁移,最后于殷建立都城,因此被后人又称为“殷商”。商朝末代君主为帝辛,在牧野之战中战败后自焚而亡。商朝国家职能逐渐完备,已形成服制制度,政治组织以血缘性为主,分为内、外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设官分职制度,通过选任及世卿制选任人才;法律制度逐渐完备,在夏朝奉“天”罚罪法制观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商代青铜器制作高度发达,制造出如后母戊鼎、军队武器等用途各异的青铜器。商代文化发展迅速,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构成了中国最早的文字体系[2条]

基本信息

中文名殷商

国家领袖商汤、盘庚、武丁、商纣

国土面积约320万平方公里

简称

所属洲亚洲

首都商丘(前期)、安阳(后期)

主要民族华、夷、戎、狄、蛮

主要城市殷、亳、嚣、朝歌

国歌

货币贝币、贝蚌、同贝

时区东八区

政治体制君主制

存在时间前17世纪-前11世纪

末代君主纣王

开国君主商汤

所属州亚洲

英文名Shang Dynasty

文字甲骨文、金文

灭亡约前11世纪牧野之战

成立约前17世纪鸣条之战

别称殷商、殷

文化中原殷商文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