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约公元前1046年[1]),子姓,名受(一作受德),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末代君主,史称纣王、商纣王[2],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帝辛是帝乙少子,继位后,在内大兴土木、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
帝辛的儿子是武庚[3]。
中文名帝辛
别名辛、纣、受德、受德辛、殷辛、后辛
民族商族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1046年
主要成就扩张中国领土到江淮东南沿海
本名子受
谥号纣
所处时代商朝
结局鹿台自焚而亡
配偶姜王后、妲己
儿子武庚(禄父)
信仰萨满
在位时间前1075年-前1046年(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