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议潮(799年-872年),沙州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唐朝民族英雄,工部尚书张谦逸之子。卒于长安,赠太保。
张议潮世为沙州豪右,出生州将。少有大志,论兵讲剑,蕴习武经,得孙武、白起之精。散尽家财,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盘踞河西地区的吐蕃,以归义军之名克复瓜、沙、凉等州郡,开拓疆土四千余里。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入朝为官,敕封河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金吾卫大将军。十三年(公元872年)去世。
唐宣宗李忱称赞道“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1]
中文名张议潮
别名张义朝、张义潮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799年3月11日
逝世日期872年
出生地沙州敦煌(今属甘肃)
身份官员
主要成就驱逐吐蕃收复河西
本名张议潮
所处时代唐朝中后期
爵位南阳郡开国公
信仰道教
配偶宋氏(封河内郡夫人)
父亲工部尚书张谦逸[2]
逝世地长安
职位归义军节度使、右(左)神武统军、司徒
追赠太保
兄长张义潭
侄子张淮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