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贞吉
2

明代名臣、学者

赵贞吉(1508年12月16日-1576年4月13日),字孟静,号大洲,四川内江桐梓坝(今四川省内江市内)人,明代名臣、学者,南宋右丞相赵雄的后人[1]

嘉靖十四年(1535年),赵贞吉进士出身,授官翰林编修,迁国子司业。“庚戌之变”时,俺答包围京师,赵贞吉力言不可订城下之盟,应督促诸将力战。明世宗提拔他为左谕德、监察御史,奉旨向诸军宣旨。后两次遭到严嵩中伤,因此被夺职。明穆宗时复出,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掌都察院事、太子太保,参与并促成了“俺答封贡”。后因与高拱不合,在隆庆五年(1571年)致仕归乡,居家闭门著述。万历四年(1576年),赵贞吉逝世,年六十九。获赠少保,谥号“文肃[1]

赵贞吉擅长诗文,文章雄快,与杨慎任翰熊过并称“蜀中四大家”,遗著有《赵文肃公文集》《赵太史诗抄》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赵贞吉

别名赵文肃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508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1576年4月13日

出生地四川内江桐梓坝

代表作品赵文肃公文集

身份名臣、学者

主要成就明穆宗时入阁
参与促成“俺答封贡[2]

孟静

大洲

谥号文肃

所处时代明朝

宗教信仰儒学

陵墓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四合乡三山村12组碑亭湾

字号字孟静、号大洲

朝代明朝

官职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学士、太子太保

追赠少保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