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古称卢龙塞[1],早自汉朝就设置了关卡,名曰“松亭关”[2],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海拔200余米,北部海拔1000余米[3],外围主城墙高五丈,宽三丈,长一百丈,由石块从里到外整体码堆而成,中心竖有一两丈高城楼,叫望日楼。大汉国修建大约两百多里的城墙,用以防止胡族入侵[4],是中国华北地区北部燕山山脉东段的一个重要隘口[5]。
传说古代有父子失散已久,终于此处相逢,故俗名“喜逢口”。汉朝初设松亭关于此,唐朝之前改称卢龙塞,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明政府在此筑关与长城相连,后通称喜峰口。明宣德年后,喜峰口逐渐成为明朝实际控制区与蒙古诸部落之间的分界线。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皇太极率军十万自喜峰口入塞,后世称为己巳之变[5]。抗战时期,喜峰口战役惨烈悲壮。中国军队第29军敢死队在此地保卫家国,前赴后继[6]。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在此有《塞上》一诗[7]。
中文名喜峰口
地理位置唐山市北部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
南部海拔200余米
北部海拔1000余米
古称卢龙塞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河北省唐山市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价格2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