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彦祥

中国戏剧导演,戏剧活动家、理论家。

马彦祥(1907年-1988年),原名履,笔名尼一、司徒劳,籍贯浙江鄞县,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京剧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顾问等职,中国戏剧导演戏剧活动家、理论家[2]

马彦祥的主要作品有《戏剧概论》《秦腔考》《二簧考源》《彦祥漫谈》等。1930年,去广州参加广东戏剧研究所,主编《戏剧》双月刊;1934年后,参加组织中国戏剧协会,导演《雷雨》《日出》《汉宫秋》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复与洪深合作导演话剧《保卫卢沟桥》;1939年,在重庆创作导演《汪精卫》;抗战胜利后在北平主编《新民报》副刊《天桥》[1];1948年8月,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放弃了从事二十佘年的话剧工作,转移到戏曲事业方面[3];1949年后,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副局长,中国剧协副主席、文化部顾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1988年在北京逝世[4]

马彦祥是马衡之子[5]

基本信息

中文名马彦祥

别名司徒劳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07年7月5日

逝世日期1988年1月8日

出生地上海

毕业院校上海复旦大学

代表作品武则天逼上梁山女店主汉宫秋

职业戏剧家、导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