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谷·布拉赫
丹麦天文学家、占星学家
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年12月14日-1601年10月24日),出生于丹麦斯堪尼(今属瑞典),毕业于罗斯托克大学,丹麦天文学家、占星学家,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1]。
1560年8月,一次日食的发生使其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563年,观测到木星与土星相靠近的时间,比天文表预测早一个月,制作出更精确可靠的天文表。1566年,前往德国罗斯托克大学攻读天文学,并由此开始了天文研究工作。1572年11月11日,在仙后星座观测到一颗新的星体,后来这颗星被确认是超新星。1582年,把年的长度精确到一秒钟之内,后来受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的邀请,在汶岛建造天堡观象台。1584年,在汶岛20多年的观测期间,亲自设计了大批先进的天文仪器,如大型墙象限仪、赤道浑仪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第谷·布拉赫曾提出一种介于地心说和日心说之间的宇宙结构体系,17世纪初传入中国后曾一度被接受。第谷·布拉赫所做的观测精度之高是他同时代的人望尘莫及的,其编制的一部恒星表相当准确,在现代仍然有价值[1]。1601年10月24日,逝世,终年55岁[2]。
1566年12月,第谷·布拉赫因为一个数学问题与丹麦贵族曼德鲁·帕斯伯格(Manderup Parsberg)发生了争吵,在决斗中导致其失去了自己的鼻梁,据说后来用银和金分别仿造了鼻梁,并用胶水把它粘在鼻子上[3]。
基本信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