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生

中国西汉时期经学者

伏生(公元前260年-公元前161年),名胜,字子贱,号不斗,出生于济北郡(今山东滨州邹平县韩店镇苏家村),秦朝济南郡邹平人,孔门弟子轌子贱后裔[1]西汉经学者

秦亡汉兴,儒家学派逐渐复兴,惠帝四年,除“挟书律”。文帝又求能治《尚书》者,当时无人能传。后闻济南伏生善治《尚书》,便派太常掌故晁错到伏生家学《尚书》。伏生讲授,其女转述,晁错笔录,终将《尚书》整理记录下来[1]

由于伏生对传授《尚书》的特殊功绩,后世今文经学家将其与董仲舒相提并论,合称“董伏”。济南伏氏,自伏生至献帝皇后伏寿,在秦汉时期,世传经学,号为“伏不斗”。

基本信息

中文名伏生

别名伏胜、伏夫子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前260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161年

出生地济南(今山东省邹平市)

身份秦博士[2]、经学者

主要成就壁藏《尚书》
传授《尚书》

子贱

不斗

所处时代汉朝[3]

陵墓位置滨州邹平县魏桥镇寄驾冢村西北

女儿羲娥

徒弟齐北千乘郡(今高青县)人欧阳生、济南郡人张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