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3

中国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渐甫(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清朝末期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去世后,归葬合肥瑶海区大兴镇[1-3]

李鸿章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早年随业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受命组建淮军,因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期间着手办理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失败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被启用为两广总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参与“东南互保”,并北上谈判,次年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不久即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岁[4-5]

曾国藩早年洋务图强,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3]

基本信息

中文名李鸿章

别名李中堂、章桐、李傅相 、李二先生、李文忠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23年2月15日(道光三年农历正月初五)

逝世日期1901年11月7日(光绪廿七年农历九月廿七)

出生地安徽合肥肥东乡(今瑶海区)磨店

代表作品李文忠公全集

身份政治家、外交家

主要成就操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及捻军起义
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兴办实业

渐甫、子黻

少荃(一作少泉)、晚年号仪叟、省心

谥号文忠

所处时代清朝晚期[6]

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等肃毅侯

官职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

追赠太傅

逝世地点北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