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县

山西省忻州市辖县

繁峙(shì )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南临世界文化遗产地五台山,北依北岳恒山,是忻州市的东部门户。繁峙西汉置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山多、寺多且又南北两山对峙而得名。地形呈两山夹一川,中部是海河五大支流之一的滹沱河。县域总面积2368平方公里,全县辖4镇、7乡、224个行政村[1]。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常住人口为250409人[2]。繁峙县属北温带大陆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奇寒[3]。全县耕地面积79.84万亩,查明和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0余种,河流纵横,较大河流18条,中小型水库4座。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906小时。风力资源丰富,平均风能密度达639W/㎡[4]。截至2021年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4.4亿元[4]

2011年繁峙晋绣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渔翁斗海蚌”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西卷》中将繁峙秧歌与朔州大秧歌、广灵秧歌统称为“晋北大秧歌”。2006年5月20日,繁峙秧歌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曾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国毽球之乡中国黍米之乡省级平安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各级各类荣誉[4]

截至2017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32所,小学114所,普通初中13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全县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31件和20件。共有卫生机构450个[6]

繁峙县在春秋属晋,为霍人邑。战国属赵,称藿人。秦属代郡。西汉置卤城县,属代郡,后属太原郡。新莽改为鲁城,东汉称卤城县,属雁门郡,建安中年废县。西晋复置繁峙县属雁门郡,永嘉年间废。北魏复置繁峙县。隋开皇十八年(598)繁峙县,初属代州,后改属雁门郡。五代属北汉,金贞佑三年(1215)升繁峙县为坚州,属太原府。明洪武二年(1369)改坚州为繁峙县,属太原府。民国初年属雁门道,后直属山西省[7]

繁峙憨山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位于五台山北40公里,砂河镇北部,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的后花园,距平型关景区30公里,雁门关景区70公里,京原铁路、108一级公路、S40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憨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可承接五台山及周边景区游客,发展夜间经济为主。景区传承、挖掘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地方文化藏品,宣传、弘扬、展示宝贵的繁峙历史文化遗产[8]

基本信息

面积2368平方公里

别名繁峙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4个镇、7乡、224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城关镇

主要民族汉族、回族、满族等

电话区号0350

著名景点五台山、平型关、岩山寺、杨家将抗辽遗址、公主寺

地理位置山西省东北部

火车站繁峙县火车站

方言大营话、繁峙话、晋语砂河话

车牌代码晋H

地理坐标北纬38°58′至39°27′、东经113°09′至113°58′

行政代码140924

所属地区山西忻州

地方生产总值666766万元(2017年)

县委书记银培秀

县长赵斌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邮编034300

外文名FanshiCounty

中文名繁峙县

人口25.04万人(2022)[9]

展开